研究生教育质量究竟以何保证

发布时间:  2007/12/17  沈荣富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 浦兴祖

研究生质量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呈"走低"之势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。研究生乃"研究型学生",要研究或学会研究,难免得写论文,写论文又难免会遇到难题,更确切地说,是应当自找难题。研究与破解难题的过程,常常就是理论上学术上有所突破、有所创新、有所贡献的过程
    ●
研究生论文的质量无疑是测定研究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。就有关研究生论文的制度性因素而言,第一道难题是:实行何种制度才能保证研究生论文的质量?第二道难题是:怎样才能避免"求职"对学位论文写作构成冲击?
    
     ●
关于第一道难题,可否以"专家盲审制度"取代"核心期刊发文制度"?关于第二道难题,似可采取"错峰"的办法,即错开"学位论文写作""求职"的两个高峰时段,避免"两碰头"。研究生教育质量究竟拿什么来保证值得思考,有关研究生论文的两道难题如何破解,或许是一大抓手


    
时下,又频频传来毕业生四出求职尤其是热报公务员的信息。问身边学生:"学位论文进展如何?"答曰:"忙过这阵子后我会继续写的。"这不免让我再一次思索起研究生论文的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
研究生乃"研究型学生",依笔者所见,当重"拓展基础,操练思维,学会研究"。要研究或学会研究,难免得写论文,写论文又难免会遇到难题,更确切地说,是应当自找难题。研究与破解难题的过程,常常就是理论上学术上有所突破、有所创新、有所贡献的过程。
   
显然,前述之"难题"是作为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研究对象而存在的,而下文试图破解的两道"难题",则是就有关研究生论文的制度性因素而言的。

     第一道难题是:实行何种制度才能保证研究生论文(包括学位论文与其他学术论文)的质量?众所周知,许多高校曾规定,研究生就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,否则就不能毕业。对此,学子们颇有微词,而校方的回应则往往是一句话:为了保证与提高研究生质量!不错,研究生质量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呈"走低"之势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。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"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"。而研究生论文的质量无疑又是测定研究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,因此,学校意欲通过"核心期刊发文制度"来保证与提高研究生论文的质量,其出发点无可厚非。问题在于,"核心期刊"上的论文是否就等于有质量的论文?此其一。其二,全国"核心期刊"的总容量,是否能容得下不断扩招后这么多研究生所要发表的论文总数?一个客观事实早已成为"公开的秘密":某些研究生拿不出有质量的论文,又怕毕不了业,于是只能忍痛支付"版面费",以此代价换取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的资格。某些"核心期刊"则因"版面费"之诱,大量收受与发表研究生论文。很"艺术"的办法是频出"增刊",既可为研究生论文降格、扩容,又不至于损伤"正刊"的质量。然而,这样做不仅保证不了研究生论文的质量,反而会使研究生染上投机取巧、滥竽充数,甚至剽窃、抄袭等不良习气。可叹"核心期刊发文制度""保证研究生(论文)质量"的初衷几近背道而驰!
   
第二道难题是:怎样才能避免"求职"对学位论文写作构成冲击?如果说,就读期间其他论文的质量也是测定研究生质量的一项指标,那么,集数年苦读之大成的学位(毕业)论文则更是如此。问题在于,临近毕业的那段日子本是研究生集中撰写学位论文的最关键时刻,而实际上此一时段恰恰又是他们疲于奔波四处求职,千军万马迎战公务员考试的大忙时节。这种"两碰头"现象已成为相对稳定的"非正式制度"(潜规则)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,为能求得一份尚为满意的职业,学子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、财力与时间。以去年本人的一位研究生为例,其除了在本市与江西两地应对公务员考试(初试+复试)外,还在本市接受了一所干部学校、两所区级党校的招聘面试,后来又飞赴北京、南昌与青岛等市应对一所研究机构、一所干校以及两所高校的面试,有的还要进行试讲。经过两个多月的折腾,本当潜心写作的时间所剩无几,而论文答辩时间已迫在眉睫。于是,只得以疲惫的身心废寝忘食,昼夜兼程,来个"一气呵成"。可叹这样的"急就章"如何能达到高水准!
    
      
摆出上述两道难题,旨在进一步引起各方重视。笔者深知,若不予以破解,便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;要成功破解之,又非一介学子或其导师个人之所能。关键在于学校乃至更高层的决策者!但,决策者也需博采众议、集思广益。故,笔者在此愿献计一二,以尽"匹夫"""
     
关于第一道难题,可否以"专家盲审制度"取代"核心期刊发文制度"?近年来,已有一些大学断然取消了"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发文"的硬性规定。此乃明智之举。但,窃以为,仍然应当强调研究生"拓展基础,操练思维,学会研究",并将思考、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。问题是,撰写,不一定非发表不可;发表,不一定非"核心"不可。为了保证论文有较高的质量,可以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(通讯)盲审研究生所申报的论文,不管是否发表,无论"核心"与否,唯质量为准。被专家们评定为"优秀"的论文,可予以一定形式的奖励,或折算为若干"绩点"计入学生成绩。若未发表过的优秀论文,还可由相关导师推荐给学术期刊或学术研讨会;被专家们评定为"不合格"的论文,经作者修改或重撰后,下次仍可申报。学校只需规定,每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撰写与申报若干篇论文,并须经专家评定为合格以上;若有剽窃、抄袭等行为,则以校纪处置。这样,既可保证研究生学会研究、学会撰写论文,又可避免"核心期刊发文制度"带来的负面效应。
   
关于第二道难题,似可采取"错峰"的办法,即错开"学位论文写作""求职"的两个高峰时段,避免"两碰头"。有研究生建议,能否将"求职"旺季推迟到学位论文答辩以后?笔者以为可取。就一般而言,6月中旬之前保证毕业研究生集中精力撰写论文、完成答辩,此后约两个月时间则可全力以赴四出求职。这需要相关决策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制度安排,规定推迟各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,包括公务员的招聘考试,不允许任何单位违反规定提前启动。
       
以上建议未必周全,仅供决策者取舍。研究生教育质量究竟拿什么来保证值得思考,笔者以为,有关研究生论文的两道难题如何破解,或许是一大抓手。
    
    
(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)

文章来源:20071217 文汇报

上一条:通过学生评教提升高校教学质量

下一条:把本科培养放在根本位置上